真核细胞人BLyS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真核细胞人BLyS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一、人BLyS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曹颖颖,李慧君,李宝莹,梁亮,冷静,唐海波[1](2022)在《瑶山亚种树鼩ISG15蛋白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克隆瑶山亚种树鼩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ing gene 15,ISG1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制备多克隆抗体,为其生物学应用及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瑶山亚种树鼩外周淋巴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出ISG15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SG15,并瞬时转染仓鼠肾细胞(baby hamster syrian kidney, BHK-21);同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ISG1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树鼩ISG15蛋白;重组蛋白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并免疫小鼠,获得鼠抗树鼩ISG15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其反应性。【结果】成功克隆瑶山亚种树鼩ISG15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和原核表达载体,真核表达载体在BHK-21细胞中能高效表达;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30℃、0.5 mmol/L IPTG诱导6 h获得重组蛋白(分子质量22 ku),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法得到纯化。乳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抗瑶山亚种树鼩ISG15的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制备的鼠抗树鼩ISG15多克隆抗体稀释度在1∶8 000时仍能够与0.01μg ISG15重组蛋白结合。IFA检测发现,多克隆抗体能与真核细胞过表达的蛋白反应,抗体反应性良好。【结论】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瑶山亚种树鼩ISG15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复性后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获得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树鼩抗病毒感染免疫奠定了良好基础。

张韬,付钰广,李宝玉,王金泉,刘光亮[2](2021)在《猪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03的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文中提出为制备抗猪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0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首先从NCBI基因库中获取查找猪源CD103的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其次,采集猪呼吸道淋巴结样品,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的方法扩增得到CD103基因片段;然后将所获扩增的CD103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30a-CD103,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最后,将纯化的目的蛋白与ISA206佐剂混合乳化后通过背部皮下免疫途径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加强免疫后收集血清获得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评价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反应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扩增得到猪CD103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猪CD103目的蛋白。Western blot以及IFA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能与CD103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经ELISA滴定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在稀释至1∶25 600倍时依旧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抗猪CD103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后期制备抗CD103单克隆抗体及研究黏膜免疫过程中CD103阳性树突状细胞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泓淙,高登科,江海圳,李雅婷,李丹,马白荣,靳亚平,陈华涛[3](2021)在《山羊生物钟基因CLOCK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认为试验旨在构建山羊昼夜运动输出周期蛋白(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 CLOC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系统分析山羊CLOCK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从山羊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经PCR扩增山羊CLOCK基因CDS区序列,并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将其连接至pcDNA3.1-Puro-N-3HA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命名为pcDNA3.1-3HA-gCLOCK;将pcDNA3.1-Puro-N-3HA和pcDNA3.1-3HA-gCLOCK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山羊CLOCK基因的表达效果,并对山羊CLOCK基因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山羊CLOCK基因CDS区片段长2 538 bp,将其与线性化的pcDNA3.1-Puro-N-3HA载体重组连接并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成功构建了pcDNA3.1-3HA-gCLOCK真核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3HA-gCLOCK转染组CLOCK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pcDNA3.1-Puro-N-3HA对照组(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山羊CLOCK基因CDS区序列与绵羊、牛和马的相似性分别为99.4%、98.7%和95.6%。山羊CLOCK蛋白是一种不稳定蛋白,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与小鼠和人的CLOCK蛋白相比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山羊生物钟基因CLOCK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山羊CLOCK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山羊生物钟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材料。

黄茂发,梁晶晶,赵祥秀,唐榕泽,高跃美,张文,罗廷荣,李晓宁[4](2021)在《猪TNF-α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猪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反应性,并探索猪瘟病毒(CSFV)感染对PK-15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为揭示CSFV的致病机理打下基础。【方法】提取CSFV病料基因组RNA,通过RT-PCR扩增TNF-α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TNF-α并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纯化和浓缩后免疫SPF级昆明小鼠制备TNF-α多克隆抗体;同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TNF-α,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和PK-15细胞表达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等方法检测TNF-α多克隆抗体效价、反应性及特异性。【结果】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TNF-α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能表达出约43 kD的融合蛋白,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进行表达。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TNF-α转染HEK-293T细胞可表达出25 kD的融合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且均匀分布。制备获得的TNF-α多克隆抗体能与转染HEK-293T细胞表达的融合蛋白TNF-α及PK-15细胞的内源蛋白TNF-α发生良好反应,即具有较好的反应特异性,其抗体效价高达1∶8000。CSFV能刺激PK-15细胞分泌蛋白TNF-α上调表达,且TNF-α与其下游因子(TRAF1)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二者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结论】制备获得的TNF-α蛋白抗体具有效价高、反应性好及特异性强的特点,可用于检测CSFV感染后真核细胞中过表达的TNF-α水平。TNF-α可刺激TRAF1产生,参与TRAF1相关信号通路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CSFV感染PK-15细胞后TNF-α和TRAF1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CSFV能刺激TNF-α和TRAF1信号通路,使机体产生炎症反应。

高明春[5](2021)在《IL10在牛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3 virus,BPIV3)是引起犊牛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世界各国的牛群感染BPIV3的抗体阳性率通常在50%到90%之间。BPIV3可感染肺上皮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发生组织损伤和免疫抑制,随后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严重的支气管肺炎。IL10(Interleukin10,IL10)是极少数具有强大的负调节功能的抗炎性细胞因子,上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都是IL10发挥抑制性作用的靶细胞。许多病毒感染后依靠多种途径诱导宿主IL10表达来负调控宿主免疫应答,IL10负调控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在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FMDV(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LCMV(Lymphocytic choroid meningitis virus)、PCV2(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RRSV(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等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BPIV3感染中IL10是否及如何调控免疫应答尚未清楚。本研究分离BPIV3流行毒株并分析其致病特征,证实BPIV3流行株能够感染牛与鼠的上皮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建立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与鼠原代巨噬细胞感染模型。以小鼠与原代巨噬细胞的高通量转录组数据证实BPIV3可能利用IL10及其重要的下游产物SOCS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下调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应答。随后开展了牛IL10、IL10R1、SOCS3的生物学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证实牛IL10与IL10受体结合转导信号,激活JAK-STAT3通路来迅速高表达SOCS3,在小鼠与牛细胞上都具有类似的生物学活性。最终探索了BPIV3主要依赖My D88、p38 MAPK以及NF-κB信号通路来表达IL10,负调控宿主抗病毒应答并提高BPIV3复制能力的相关机制。本研究为阐明IL10/STAT3/SOCS3信号轴在BPIV3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和抑制IL10通路防制牛呼吸道传染病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对2017年黑龙江省、河北省等地的群发犊牛肺炎1793份血清进行了BPIV3的抗体调查,结果表明近70%的犊牛呼吸道疾病可部分归因于BPIV3所参与的感染。随后自病牛鼻拭子中分离到了一株BPIV3,其具有感染MDBK、BHK21、BBEC、BL、BTB、BT、ML、PBMC、BMDM等牛与小鼠多种上皮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的能力。分离株经呼吸道感染小鼠肺脏并对其进行了致病性的分析,感染鼠肺脏发生病理变化,并且肺内病毒在12 d内不能够被完全清除,感染肺脏发生了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检测到重要的调节性抑炎性因子IL10在感染后的12 d之内,大多数检测时间点的转录均显着高于对照。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分析与基因富集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在小鼠与原代巨噬细胞感染BPIV3前后重要宿主免疫与调控分子的变化模式。BPIV3感染小鼠与感染巨噬细胞后,在感染早期显着上调了IL10与SOCS3表达,SOCS3几乎在所有分组中都得到了显着的转录激活。大多数组别中Tyk2、STAT1、STAT2、IRF7、ISG15、Mx1、RSAD2、PML等关键抗感染免疫基因被显着下调,IL10与SOCS3参与了BPIV3感染后抑制宿主抗病毒应答。为进一步研究牛IL10的信号转导以及其是否能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克隆了牛IL10、牛IL10R1与SOCS3基因并分析其生物信息与进化保守性。对IL10、IL10R1胞外区与SOCS3进行了蛋白表达与纯化,并制备了相应的高效价抗体。采用腺病毒系统表达了牛IL10、IL10R1胞外区,然后在牛与鼠细胞上证实重组IL10可快速并强烈诱导SOCS3的表达,这种作用可以被IL10R1胞外区所抑制。IL10与SOCS3都具有抑制Ⅰ型干扰素及其下游分子表达的功能,即牛IL10与SOCS3可用于牛与鼠细胞的负免疫调控研究,而IL10R1胞外区可作为IL10通路的阻断剂。进一步探讨BPIV3感染中IL10参与负调控的相关机制,研究表明BPIV3以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原代巨噬细胞与肺上皮细胞在感染极早期迅速上调IL10的m RNA并大量分泌IL10蛋白,同时TNF-α与Ⅰ型干扰素及其下游蛋白Mx1的表达受到了显着的抑制。IL10在原代巨噬细胞中的产量远高于上皮细胞,外源与内源性的IL10都可提高BPIV3的滴度。IL10R1胞外区作为游离的受体竞争掉IL10或抑制剂阻断IL10产生的通路都能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在My D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缺失与My D88抑制剂处理的BMDM细胞上,IL10/SOCS3的表达大幅降低,表明依赖My D88分子转导信号的通路在BPIV3感染过程中诱导IL10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应用通路抑制剂证实NF-κB和p38 MAPK在BPIV3诱导IL10表达中为关键通路。JAK-STAT通路中的多种JAK与STAT分子均参与IL10与BPIV3之间复杂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BPIV3是我国犊牛传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感染后可显着上调IL10与SOCS3的表达并引起宿主免疫抑制,主要下调以Ⅰ型干扰素及其下游分子介导的抗病毒应答,这种由IL10介导的负调控依赖于My D88、NF-κB和p38 MAPK信号通路。本研究可为进一步阐明BPIV3的分子致病机制与开发以调控IL10为靶标的免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邸雪梅[6](2021)在《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PHE)是由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衰竭以及中枢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病死率约为30%~100%。PHEV为β冠状病毒属成员之一,其基因组主要编码5种结构蛋白,其中纤突糖蛋白(S)以同源三聚体形式存在,构成了病毒表面的独特纤突结构。三聚体S糖蛋白包含主要的抗原和抗病毒中和决定簇,在介导病毒入侵以及诱导中和抗体产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疫苗开发的主要靶点。S蛋白可在结构和功能上划分为两个亚基,即S1和S2。S1(N末端球状头)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S2负责膜融合机制。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但目前仍无市售的PHEV疫苗产品,严重阻碍了临床上PHE防治工作的开展。鉴于此,本研究拟以PHEV S蛋白为靶标,研制新型高效的DNA亚单位疫苗,以期为防控PHEV感染流行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本研究首先构建了表达不同长度S基因的真核质粒,经真核表达系统鉴定正确后,大量制备候选DNA疫苗,即pFUSE-S1、pFUSE-S△TM、pFUSE-S△CD。将候选疫苗与佐剂(A1)预混,分别免疫小鼠,免疫组设置如下:pFUSE-S1、pFUSE-S1+A1、pFUSE-S△TM、pFUSE-S△TM+A1、pFUSE-S△TM、pFUSE-S△CD+A1、pFUSE、pFUSE+A1。每周采集免疫受试小鼠血液,分离血清后,检测PHEV特异性抗体、PHEV中和抗体、细胞因子IFN-γ以及IL-4水平。结果表明,三组候选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内特异性抗体水平,随着免疫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其中,pFUSE-S△TM组特异性抗体水平最高。pFUSE-S△TM组的中和抗体水平最高,效价可达1:22,显着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其次pFUSE-S△CD组,效价水平可达1:20,显着高于空载体对照组。三组疫苗的IFN-γ水平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中pFUSE-S△TM组IFN-γ水平最高,可达106.7 pg/m L;三组疫苗的IL-4水平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中pFUSE-S△TM组IL-4水平最高,可达80.7 pg/m L。免疫35天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小鼠脱颈处死,无菌分离脾脏,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表明,三组候选疫苗均可以诱发T淋巴细胞增殖,其中pFUSE-S△TM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数高达48.9%,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数高达70.6%,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免疫35天后进行攻毒保护试验,每日观察小鼠精神状态,攻毒结束后进行脑组织病毒载量检测和脑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各疫苗免疫组小鼠精神状态均好于空载体对照组。三组候选疫苗组的小鼠脑组织病毒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脑部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疫苗免疫组小鼠脑部损伤程度均轻于空载体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研制的DNA亚单位疫苗pFUSE-S1、pFUSE-S△TM、pFUSE-S△CD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以疫苗pFUSE-S△TM,pFUSE-S△CD的效果最优,更适合作为疫苗的候选株,为未来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刘起豪,孙延鸣[7](2021)在《人源肾细胞(HEK293T)蛋白LGALS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扩增LGALS1、ZFP36L2、WBSCR22三种蛋白的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后续蛋白互作、毒力因子分析等实验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毒力蛋白基因序列,使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用于基因扩增。以HEK293T细胞中提取出的RNA反转录出的cDNA为模板,PCR法扩增三种基因LGALS1、ZFP36L2、WBSCR22,连接至pMD19-T载体,构建出pMD19-T-LGALS1、ZFP36L2、WBSCR22,分别经Nde I和BamH I,EcoR I和Nde I,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后连接到pGBKT7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出pGBKT7-LGALS1、pGBKT7-ZFP36L2、pGBKT7-WBSCR22。结果:目的基因LGALS1、ZFP36L2、WBSCR22扩增成功,pMD19-T-LGALS1、pMD19-T-ZFP36L2、pMD19-T-WBSCR22连接成功,双酶切成功,真核表达载体pGBKT7-LGALS1构建成功,pGBKT7-ZFP36L2、pGBKT7-WBSCR22构建失败。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GBKT7-LGALS1成功构建,为后续实验的进行提供了便利。pGBKT7-ZFP36L2、pGBKT7-WBSCR22构建失败,积累了丰厚的实验经验。

余路菲[8](2021)在《和田羊、卡拉库尔羊转录组测序及毛囊KAP2.12基因的表达研究》文中认为

杨洁[9](2021)在《丹参SmMYB36与SmCSN5蛋白的互作关系鉴定及其作用分析》文中指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以根茎入药的中药材,其次生代谢物丹参酮类和酚酸类物质决定了丹参的药用价值。研究记载,丹参药材多用于活血化瘀、消炎除菌、扩张血管等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具有显着的疗效。本研究围绕丹参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关键调节因子SmMYB36转录因子展开,以SmMYB36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为后续初步探讨转录因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间接参与调控丹参酚酸类和酮类物质的合成奠定基础。本研究取得结果如下:1、以SmMYB36为诱饵蛋白,构建pGBKT7-SmMYB36诱饵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对丹参均一化酵母文库进行筛选实验,共获得236个克隆?对这些克隆进行测序比对,获得有意义的互作蛋白28个,分类整理发现磷酸化类相关蛋白2个,转录因子类蛋白2个,泛素化类相关蛋白5个,其他酶类蛋白质若干个。2、对筛选出的互作蛋白进行基础生信分析,明确其相关功能。其中一个编号为190413-2-2的泛素化相关蛋白,通过BLASTx比对及丹参数据库比对、进化树分析等确定为丹参SmCSN5蛋白。3、对SmMYB36与SmCSN5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分析,利用Y2H回复验证、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 FC、萤火虫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CI、Pull-down技术等体内体外实验,证实SmMYB36与SmCSN5之间确实存在互作关系。对互作结构域鉴定分析,SmCSN5与SmMYB36互作区域在SmCSN5的第1-99位氨基酸区域(JAMM基序)和SmMYB36的第112-153位氨基酸区域。4、对SmCSN5作用影响SmMYB36功能定位分析,使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对SmMYB36与SmCSN5蛋白进行亚细胞共定位,SmMYB36与SmCSN5相互作用后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功能。

张佳媛[10](2021)在《长叶红砂膜泡运输相关基因RtSYP121和RtVAMP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隶属于柽柳科(Tamaricaceae)琵琶柴属(Reaumuria Linn),强旱生泌盐盐生植物,主要生长在内蒙古中西部的干旱荒漠区,对盐碱和干旱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探索长叶红砂的抗逆机制对开发利用这一抗逆性极强的乡土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基于长叶红砂耐盐转录组数据,筛选并克隆了两个膜泡运输相关基因RtSYP121和RtVAMP1-3,对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将该基因转入到拟南芥,验证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为深入了解RtSYP121及RtVAMP1-3基因对于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的调控功能和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根据长叶红砂耐盐转录组数据筛选并克隆得到RtSYP121和RtVAMP1-3基因;其ORF大小分别为888bp和714bp,分别编码295和237个氨基酸;q RT-PCR分析结果显示RtSYP121和RtVAMP1-3可在长叶红砂根、茎、叶中表达,根中最高;同时可被盐、干旱、低温和CdCl2处理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其均定位于细胞膜。2、构建pPZP221-RtSYP121和pPZP221-RtVAMP1-3真核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获得稳定遗传株系。对转基因和野生型(WT)拟南芥进行盐、干旱和CdCl2处理,转基因株系的种子萌发率、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等均优于WT;同时,转基因株系的活性氧含量和氧化损伤程度均显着低于WT,但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则显着高于WT。qRT-PCR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抗逆相关基因AtSOD1、AtPOD1、AtAPX1、AtSOS1、AtNCED3、AtHMA2、AtHMA4、AtRD22和AtRD29A可被不同程度诱导表达。表明RtSYP121和RtVAMP1-3基因可能通过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和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其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性。3、对胁迫条件下拟南芥的离子含量和流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WT相比,盐胁迫下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积累了较少的Na+和较多的K+,并维持了较低的Na+/K+,同时促进了Na+外排;CdCl2胁迫下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具有较高的K+和Ca2+含量,较低的Na+/K+和Cd2+内流速率;以上结果表明RtSYP121通过调节转基因拟南芥离子含量和流速,保持较低Na+/K+来增强转基因拟南芥对盐和CdCl2胁迫的耐受性。相较于WT,盐胁迫下RtVAMP1-3转基因株系具有较低的Na+含量和K+外排速率,较高的Na+外排速率,但Na+/K+无显着差异;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积累了较多的Ca2+,并具有更高的Na+和K+外排速率;这些结果表明RtVAMP1-3主要通过促进Na+外排,降低Na+含量,同时促进Ca2+积累来增强转基因拟南芥对盐和干旱胁迫的耐受性。4、对CdCl2胁迫下WT和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细胞活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比WT,转基因株系细胞活力较强,对镉胁迫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CdCl2处理下拟南芥高尔基体和叶绿体结构变化,结果发现,与WT相比,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中高尔基体扁平囊膜较大,末端出现明显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的分泌泡;同时,其叶绿体中淀粉粒体积变小并且数量减少。因此,RtSYP121可能通过提高胁迫条件下拟南芥囊泡运输的活跃程度和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解体,从而提高植物对于重金属镉胁迫的耐受性。

二、人BLyS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BLyS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瑶山亚种树鼩ISG15蛋白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及试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及合成
        1.2.2 RT-PCR扩增及克隆
        1.2.3 序列比对与氨基酸分析
        1.2.4 真核和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1.2.5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1.2.6 重组蛋白ISG15的纯化及鉴定
        1.2.6.1 重组蛋白表达形式检测
        1.2.6.2 包涵体的纯化
        1.2.6.3 重组蛋白的鉴定
        1.2.7 抗体制备及反应性检测
2 结 果
    2.1 ISG15基因PCR扩增与相似性分析
    2.2 ISG15氨基酸序列分析
    2.3 ISG15基因真核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4 ISG15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鉴定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2.5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验证抗体的反应性
3 讨 论
    3.1 树鼩ISG1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系统的构建
    3.2 ISG15蛋白纯化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4 结 论

(2)猪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03的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验材料
    1.2 重组CD103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3 CD103蛋白的原核表达
    1.4 重组CD103蛋白纯化
    1.5 CD103蛋白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1.6 CD10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7 CD1031-2 931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鉴定
    1.8 CD103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功能验证
2 结果
    2.1 CD103蛋白的基因扩增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2.2 CD10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3 CD10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4 CD103多克隆抗体的功能验证
3 讨论

(3)山羊生物钟基因CLOCK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组织和细胞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2 PCR扩增
        1.2.3 pcDNA3.1-3HA-gCLOCK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2.4 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
        1.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山羊CLOCK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
        1.2.6 Western blotting检测山羊CLOCK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1.2.7 山羊CLOCK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2.8 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pcDNA3.1-3HA-gCLOCK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山羊CLOCK基因的过表达效率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
        2.3.2 山羊CLOCK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2.3.3 亲/疏水性预测
        2.3.4 信号肽及跨膜结构预测
        2.3.5 二级结构预测
        2.3.6 三级结构预测
3 讨 论
4 结 论

(4)猪TNF-α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1.3 猪源TNF-α多克隆抗体制备
        1.3.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1.3.2 融合蛋白TNF-α表达及纯化
        1.3.3 免疫小鼠及收集血清
    1.4 猪源TNF-α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诱导表达
    1.5 TNF-α多克隆抗体反应性及特异性鉴定
    1.6 TNF-α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
    1.7 TNF-α真核表达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TNF-α基因片段测序分析结果
    2.2 猪源TNF-α基因扩增结果
    2.3 猪源TNF-α基因原核/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情况
    2.4 融合蛋白TNF-α诱导及其表达形式鉴定结果
    2.5 融合蛋白TNF-α的纯化鉴定结果
    2.6 真核表达蛋白TNF-α鉴定结果
    2.7 TNF-α多克隆抗体与真核表达蛋白的反应性
    2.8 TNF-α多克隆抗体与CSFV感染PK-15细胞分泌蛋白TNF-α的反应性
    2.9 TNF-α多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
    2.1 0 TNF-α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2.11真核表达TNF-α及其下游因子(TRAF1)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5)IL10在牛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牛呼吸道疾病病原及其固有免疫应答
        1.1 牛呼吸道病原识别病原的分子基础
        1.2 气道和肺上皮细胞对牛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能力
        1.3 固有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
    第二章 牛副流感病毒3 型感染及其逃避宿主免疫的研究进展
        2.1 宿主范围与传播特点
        2.2 流行病学与基因型
        2.3 BPIV3 编码基因与蛋白特征
        2.4 牛副流感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5 病原分离与鉴定
        2.6 BPIV3 造成的经济损失
        2.7 BPIV3 的治疗与预防
        2.8 副黏病毒拮抗Ⅰ型干扰素的研究概况
    第三章 IL10 的信号转导与其在病毒致病中的作用
        3.1 白细胞介素-10 的来源细胞与基本作用
        3.2 IL10 的受体与信号转导
        3.3 IL10 的相关家族与病毒编码的IL10
        3.4 IL10 在病毒致病中的作用
        3.5 IL10 重要产物SOCS3 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3.6 病毒诱导IL10 产生的信号通路
        3.7 阻断IL10 清除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犊牛BPIV3 血清抗体调查与BPIV3 A的分离鉴定
        1 材料
        1.1 细胞、菌株与质粒
        1.2 血清与病料采集
        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呼吸道症状的犊牛BPIV3 抗体调查
        2.2 鼻棉拭子中的BPIV3 鉴定与分离培养
        2.3 病毒的鉴定与纯化
        3 结果
        3.1 呼吸道症状的犊牛BPIV3 抗体调查
        3.2 BPIV3 分离培养
        3.3 BPIV3 的特性鉴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BPIV3 感染C57BL/6 小鼠与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1 材料
        1.1 主要动物、细胞与毒株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BPIV3对C57BL/6 鼠的致病性
        2.2 转录样本的制备
        2.3 转录组测序
        2.4 q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
        3 结果
        3.1 BPIV3对C57BL/6 鼠的致病性
        3.2 BPIV3 感染鼠巨噬细胞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3.3 BPIV3 感染C57 小鼠后肺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3.4 BPIV3 感染原代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牛IL10、IL10R1、SOCS3 的重组表达及特性分析
        1 材料
        1.1 细胞、菌株与质粒
        1.2 抗体
        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牛IL10、IL10R1、SOCS3 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牛IL10、IL10R1、SOCS3 的原核表达与多抗制备
        2.3 牛IL10、SOCS3 的真核表达
        2.4 牛IL10、IL10R1 腺病毒制备及蛋白表达
        2.5 牛IL10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载体的构建
        2.6 构建牛IL10、IL10R1、SOCS3 干扰载体
        2.7 牛IL10 的生物学活性及信号通路研究
        2.8 牛SOCS3 对I型干扰素表达的负调控
        3 结果
        3.1 牛IL10、IL10R1、SOCS3 的克隆
        3.2 牛IL10、IL10R1、SOCS3 的原核表达与多抗制备
        3.3 牛IL10、SOCS3 的真核表达
        3.4 牛IL10、IL10R1 胞外区的腺病毒感染细胞与表达蛋白鉴定
        3.5 牛IL10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载体的构建与活性分析
        3.6 牛IL10、IL10R1、SOCS3 干扰载体的构建
        3.7 牛IL10 和IL10R的生物学活性
        3.8 牛IL10 的信号通路
        3.9 牛SOCS3 对I型干扰素表达的负调控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IL10 在牛副流感病毒3 型感染中的作用
        1 材料
        1.1 细胞与质粒
        1.2 抗体和抑制剂
        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BPIV3 感染细胞表达IL10 并发挥其活性
        2.2 IL10/IL10R1对BPIV3 感染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3 结果
        3.1 BPIV3 感染细胞诱导IL10 的转录与表达
        3.2 BPIV3 感染对STAT3 表达的影响
        3.3 BPIV3 感染对SOCS3 转录的影响
        3.4 BPIV3 感染对其他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3.5 IL10对BPIV3 感染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3.6 IL10 受体阻断对BPIV3 复制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IL10 与牛副流感病毒3 型感染的相互调控
        1 材料
        1.1 细胞与质粒
        1.2 抗体和抑制剂
        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BPIV3 感染诱导IL10 产生的信号通路
        2.2 调控IL10 相关通路对BPIV3 复制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3 结果
        3.1 BPIV3 诱导IL10 产生所依赖的信号通路
        3.2 调控IL10 相关通路对BPIV3 复制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6)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病原学
        1.3 临床症状
        1.4 病理变化
        1.5 研究进展
    第2章 DNA疫苗研究进展
        2.1 DNA疫苗构建过程
        2.2 DNA疫苗的作用原理
        2.3 DNA疫苗的优缺点
        2.4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优化
        2.5 DNA疫苗佐剂的选择
        2.6 冠状病毒DNA疫苗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DNA疫苗免疫小鼠效果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7)人源肾细胞(HEK293T)蛋白LGALS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基因与感受态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2 细胞复苏、培养、冻存
        1.2.3 目的基因PCR扩增及产物纯化
        1.2.4 pGBKT7-LGALS1/ZFP36L2/WBSCR22的构建与鉴定
        1.2.4. 1 目的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
        1.2.4. 2 连接产物转化
        1.2.4. 3 菌液PCR鉴定阳性克隆
        1.2.4. 4 阳性克隆菌株的扩增与保存
        1.2.4. 5 比对测序结果
        1.2.5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1.2.5. 1 质粒提取
        1.2.5. 2 质粒双酶切与回收
        1.2.5. 3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
        1.2.5. 4 重组载体的转化PCR鉴定
2 结果
    2.1 目的基因LGALS1、ZFP36L2、WBSCR22的扩增
    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3 讨论
4 结论

(9)丹参SmMYB36与SmCSN5蛋白的互作关系鉴定及其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丹参药用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MYB转录因子调控丹参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MYB转录因子泛素化修饰研究进展
    1.4 COP9 信号复合体的国内外研究
        1.4.1 COP9 信号复合体的生物学功能
        1.4.2 COP9 信号复合体参与植物泛素化途径
    1.5 COP9 信号复合体5 亚基(CSN5)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种
        2.1.3 载体质粒
        2.1.4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融合表达载体构建
        2.2.2 SmMYB36 互作蛋白的筛选
        2.2.3 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Western blot免疫检测
        2.2.4 Pull-down蛋白互作技术
        2.2.5 植物材料的种植
        2.2.6 植物总RNA的提取及荧光定量PCR技术
        2.2.7 拟南芥原生质体相关技术
        2.2.8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 FC
        2.2.9 农杆菌介导烟草瞬时表达体系
        2.2.10 双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CI
        2.2.11 亚细胞共定位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丹参转录因子SmMYB36 互作蛋白筛选
        3.1.1 诱饵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3.1.2 酵母双杂交筛库
    3.2 丹参SmCSN家族基因生信分析
        3.2.1 SmCSN蛋白理化性质预测
        3.2.2 SmCS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3.2.3 SmCSN5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SmCSN5 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3.4 SmMYB36与SmCSN5 互作关系分析
        3.4.1 Pulldown验证SmMYB36与SmCSN5 体外互作
        3.4.2 SmCSN5与SmMYB36 酵母双杂交回复验证
        3.4.3 Bi FC验证SmMYB36与SmCSN5 体内互作
        3.4.4 LCI验证SmMYB36与SmCSN5 体内互作
        3.4.5 SmMYB36与SmCSN5 互作结构域鉴定
    3.6 SmMYB36与SmCSN5 亚细胞共定位分析
        3.6.1 荧光蛋白标签融合载体的构建
        3.6.2 蛋白表达共定位
第四章 讨论
    4.1 丹参SmMYB36 转录因子互作蛋白的筛选
    4.2 SmMYB36与SmCSN5 蛋白的互作关系分析
    4.3 SmCSN5对SmMYB36 蛋白作用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长叶红砂膜泡运输相关基因RtSYP121和RtVAMP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1 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
        1.1.2 植物对干旱的响应
        1.1.3 植物对重金属镉的响应
    1.2 植物SNARE蛋白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3 SNARE蛋白SYP121的研究
    1.4 SNARE蛋白VAMP的研究
    1.5 长叶红砂研究进展
        1.5.1 长叶红砂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1.5.2 长叶红砂的抗逆性研究进展
    1.6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叶红砂RtSYP12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质粒和菌种
        2.1.2 主要化学试剂
        2.1.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长叶红砂幼苗培养
        2.2.2 长叶红砂RNA的提取
        2.2.3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2.4 长叶红砂RtSYP121基因开放阅读框的克隆
        2.2.5 RtSYP121生物信息学分析
        2.2.6 RtSYP121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2.2.6.1 长叶红砂幼苗的处理
        2.2.6.2 实验材料RNA的提取
        2.2.6.3 荧光定量RT-PCR分析
        2.2.7 RtSYP12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2.7.1 pCAMBIA-1300-RtSYP121载体的构建
        2.2.7.2 农杆菌转化
        2.2.7.3 注射烟草
        2.2.8 RtSYP121基因的功能分析
        2.2.8.1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2.2.8.2 拟南芥的培养
        2.2.8.3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2.2.8.4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与鉴定
        2.2.9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的抗逆性分析
        2.2.9.1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根长及鲜重测定
        2.2.9.2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叶绿素含量测定
        2.2.9.3 SOD活性检测
        2.2.9.4 POD活性检测
        2.2.9.5 CAT活性检测
        2.2.9.6 APX活性检测
        2.2.9.7 MDA含量检测
        2.2.9.8 H_2O_2含量检测
        2.2.9.9 脯氨酸(Proline)含量检测
        2.2.9.10 植物叶片活性氧DAB和NBT染色
        2.2.9.11 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2.2.9.12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中Na~+、K~+、Ca~(2+)、Cd~(2+)的含量测定
        2.2.9.13 离子流速测定
        2.2.9.14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细胞活力检测
        2.2.9.15 拟南芥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2.3 结果与分析
        2.3.1 RtSYP121基因的克隆
        2.3.2 RtSYP12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3 RtSYP121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2.3.3.1 RtSYP121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2.3.3.2 RtSYP121在不同处理下长叶红砂中的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2.3.4 RtSYP12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2.3.5 RtSYP12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3.6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与鉴定
        2.3.7 盐、干旱和镉胁迫下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的抗逆性分析
        2.3.7.1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在盐、干旱、CdCl_2胁迫下的生长状况
        2.3.7.2 RtSYP121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在盐、干旱、CdCl_2胁迫下的抗氧化能力
        2.3.7.3 RtSYP121诱导转基因拟南芥中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
        2.3.7.4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离子含量的测定
        2.3.7.5 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离子流速
        2.3.7.6 CdCl_2胁迫下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细胞活力的检测
        2.3.7.7 CdCl_2胁迫下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高尔基体形态观察
        2.3.7.8 CdCl_2胁迫下RtSYP121转基因拟南芥叶绿体形态观察
    2.4 讨论
第三章 长叶红砂RtVAMP1-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3.1 实验方法
        3.1.1 长叶红砂RtVAMP1-3开放阅读框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1.2 RtVAMP1-3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3.1.3 RtVAMP1-3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3.1.4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农杆菌
        3.1.5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的种植、转化、筛选与鉴定
        3.1.6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的抗逆性分析
        3.1.6.1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根长及鲜重测定
        3.1.6.2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1.6.3 非生物胁迫下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抗逆响应基因表达量分析
        3.1.6.4 RtVAMP1-3中转基因拟南芥Na~+、K~+、Ca~(2+)、Cd~(2+)的含量和Na~+/K~+的测定
        3.1.6.5 Na~+、K~+、Ca~(2+)、Cd~(2+)进出根部速率测定
        3.1.6.6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细胞活力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tVAMP1-3基因的克隆
        3.2.2 RtVAMP1-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3 RtVAMP1-3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3.2.3.1 RtVAMP1-3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3.2.3.2 RtVAMP1-3在不同处理下长叶红砂中的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3.2.4 RtVAMP1-3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3.2.5 RtVAMP1-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2.6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与鉴定
        3.2.7 盐、干旱和镉胁迫下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的抗逆性分析
        3.2.7.1 RtVAMP1-3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对盐、干旱和镉胁迫的耐受性
        3.2.7.2 RtVAMP1-3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在盐、干旱、CdCl_2胁迫下的抗氧化能力
        3.2.7.3 盐、干旱和CdCl_2胁迫下,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中逆境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
        3.2.7.4 非生物胁迫下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离子含量的测定
        3.2.7.5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离子流速
        3.2.7.6 RtVAMP1-3转基因拟南芥CdCl_2胁迫下根部细胞活力检测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人BLyS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瑶山亚种树鼩ISG15蛋白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J]. 曹颖颖,李慧君,李宝莹,梁亮,冷静,唐海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 [2]猪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03的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J]. 张韬,付钰广,李宝玉,王金泉,刘光亮. 畜牧与兽医, 2021(12)
  • [3]山羊生物钟基因CLOCK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 赵泓淙,高登科,江海圳,李雅婷,李丹,马白荣,靳亚平,陈华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1(12)
  • [4]猪TNF-α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 黄茂发,梁晶晶,赵祥秀,唐榕泽,高跃美,张文,罗廷荣,李晓宁.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 [5]IL10在牛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 高明春. 吉林大学, 2021
  • [6]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评价[D]. 邸雪梅. 吉林大学, 2021(01)
  • [7]人源肾细胞(HEK293T)蛋白LGALS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 刘起豪,孙延鸣. 现代畜牧科技, 2021(08)
  • [8]和田羊、卡拉库尔羊转录组测序及毛囊KAP2.12基因的表达研究[D]. 余路菲. 塔里木大学, 2021
  • [9]丹参SmMYB36与SmCSN5蛋白的互作关系鉴定及其作用分析[D]. 杨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10]长叶红砂膜泡运输相关基因RtSYP121和RtVAMP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张佳媛. 内蒙古大学, 2021

标签:;  ;  ;  ;  ;  

真核细胞人BLyS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